在阿拉巴馬大學的訪學研修中🏀,我們不僅在大學課堂聽課,也參觀和訪問了很多幼兒園、小學、中學👨🏽⚕️。我們發現🧎🏻♂️,美國的基礎教育比中國明顯起步晚、知識淺,可是美國的孩子從幼兒園到大學✧,學習的自主性、專註性和學習效果都優於我們的教育𓀙。是什麽保證了美國的孩子可以這樣樂悠悠、怡然自得地學習和成長,並保持著高度的學習興趣呢👏🏽?在文獻、訪談和參觀的基礎上🛥,我們註意到👜👩🏿⚖️,美國早期教育特別重視對兒童個體“社會情緒能力(social emotion competence)”的培養,所有的課堂教育也高度關註兒童的情緒和感受,也許這是保持學習興趣的一個秘笈🪽?本次報道就以兒童社會情緒能力的培養為主題,匯報我們訪學期間對該問題的學習與反思。
(組會)
什麽是社會情緒能力
社會情緒能力是指一個人成功適應社會所需具備的社會交往、情緒調節以及認知發展技能和行為,主要包括個人的自我認知、自我管理、社會認知、社交技能和負責任決策等五個內容。大量研究表明,“兒童期的社會性能力是對他成年後社會適應能力的最好預測指標”(W.W.Hartup)🤩,個體的社會情緒能力發展良好🔔,對其學業發展、情緒管理、社交技能及問題解決策略的獲得均有明顯的積極影響;反之📵,長期表現為社會情緒能力低下的孩子會在成長過程中出現心理健康受損、學業不良🌒、學校適應不良以及就業困難等問題。縱觀個體社會情緒能力發展的過程和階段,兒童早期與父母的互動以及青春期與同伴的交往是個體社會情緒能力發展的關鍵機會👨🏻🎨;而相對而言🧠✍️,個體早期與父母之間的親子互動模式及質量、以及父母對其同伴交往的引導,是更為重要和基礎的階段。
“全人教育”理念下的社會情緒能力培養
就我們關心的幼兒園課程設計及家長培訓項目如何聚焦親子互動🧑🏽🎨、促進兒童社會情緒能力發展的問題,我們分別對CDRC兒童發展項目總負責人Kelly女士🤿🛍️、以及教育學院小學教育專業《兒童早期課程設計導論》課程的主講教師Swain博士進行了訪談。兩位老師一致強調了兒童社會情緒能力發展促進中的一個核心理念🧎🏻♂️:“全人教育(whole-person education)”®️,她們認為兒童早期教育的活動和課程設計中,需要註重學前兒童認知👨🏿🍼、動作、語言👦🏽、情緒及社會性的綜合性及交互影響發展。比如,Swain博士談及,在美國幼兒園活動及小學低年級課堂設計中,沒有科目界限,“全科教師+綜合性課程”是常規的課程呈現模式。同時,Kelly介紹了CDRC特別針對兒童社會情緒能力發展開設的活動,比如一年一度的“家長午餐聚會”👨🏿✈️、情緒疏導主題講座等🧜🏼♂️。此外🚶🏻♂️,Swain博士還特別強調了“教育時機(Teaching moment)”和“遊戲(play)”在相關課程設計中的重要性。她認為,對於處於發展早期的個體而言,基礎教育的根本功能在於“啟發和保護孩子對周圍客觀世界和他人的好奇心及興趣”,這正是情緒教育的主要任務和目標。老師和父母應該捕捉孩子的興趣,在日常的隨機事件或時刻給孩子講述知識👠、提供引導、示範社會交往及情緒調控的相關技巧🐦🔥,這些都是對孩子的興趣培養及社會情緒能力發展都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同時🧑🏼⚖️🧔🏻♂️,她也認為⛏🟨,在親子互動活動的設計中強調“遊戲”的元素也很必要,因為遊戲是疏通孩子情緒的途徑☂️,也是他們從與同伴及成人的交往中學習社會交往規則,學習情緒控製和調節方式🏚、社交技巧及沖突解決策略的良機。
美國國家層面對兒童社會情緒能力培養的重視
基於訪談過程中所得到的信息,我們深度查閱了美國有關兒童社會情緒能力培養的運作機製及現狀🍜。美國教育體系中非常重視個體社會情緒能力發展在其實現全面發展(Well-rounded)目標中的作用。美國於1994年成立了專門負責兒童社會情緒能力發展研究及標準製定的組織機構“學業、社會及情緒能力學習合作組織”(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即CASEL)🧜♂️,至今二十多年的發展中,該組織充分發揮其科研探索和實踐踐行的雙重功能➖,界定了“社會情緒能力”的概念並構建了其基本理論框架,將個體社會情緒能力分解為學生的“自我意識、自我管理♣︎、社會意識💡🧚🏻♀️、人際技能以及負責任地做決定”等五個方面,確立明確的培養目標並製定達成目標的具體培養步驟。我們查閱資料研讀了美國各州就兒童社會情緒能力所製定的培養標準及方案。這些方案的製定是由來自每個州的兒童教育專家、學術權威、各類基礎教育項目負責人、小學教師、社會工作者👋🏽、家長代表匯集組成委員會🤵🏽♂️,定期研討製定並評估兒童的社會情緒能力發展狀況;方案中包括學生社會情緒能力發展目標、培養內容、能力標準、能力描述,甚至包含課程設計方案,非常詳細且極具操作性🤘🏼。以備受認同的伊利洛伊州K-12 SEC培養標準為例🧔🏿🚫,方案中不僅明確列出了1至12年級學生在特定年齡階段SEC發展的三項一級目標和十項二級目標,還在各二級目標下面🕵🏿♂️⚧,以列舉具體事例的方式詳細說明學生具備該項能力之後能夠展現的具體行為及表現。
( “社會情緒兒能力”培養內容架構)
(政府政策支持)
社會情緒能力培養的效果
然而,這些培養過程究竟是怎麽執行和實施的🏂🏽、與此對應的學生發展結果又是怎樣的?阿拉巴馬大學教育學院和兒童發展研究中心給我們安排了從幼兒園到中學的校園參觀訪問活動,我們對各個階段教育機構的參觀驗證了美國教育專家和文獻提供對社會情緒能力培養的重視👩🦳。
幼兒園——檔案式的成長關註與評價
我們對CDRC幼兒園其中一個3-5歲孩子的混齡班進行了截至目前連續7周👨🏿🍳、每周四個小時的系統觀察。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全人教育”、“教育時機”以及“綜合性發展”的理念在幼兒園實踐活動中的透徹落實🤹🏻。首先,我們看到這個教室門口掛著的三個牌子:“發展目標”、“本月主題”及“本周活動安排”🎉,其中🔒,“本周活動安排”中的每一項活動均與發展目標中的特定條目一一對應。在我們問及如何對各項活動中孩子的能力發展水平進行評估時🌰,主持帶班工作的Virginia Smith老師給我們看了她給每個孩子建立的課堂活動檔案,這裏有孩子的活動照片、有孩子們認知能力測試的卡片和成績、她的帶班筆記以及她會在課後用於孩子活動表現錄入的網上在線評估系統🪆。她說,幼兒園會在每個學期末匯集CDRC的項目專家🆒、教師和孩子家長一起開會,來正式評估每個孩子的發展情況。其次,我們在觀察中還發現🔺,這個班常規每天早上9:30到10:00是CIRCLE TIME(起名源於這個活動進行時孩子們和老師是圍坐成一個圓的形狀),而就在這半個小時中,老師會以圍繞一個主題設計一連串的活動和遊戲🏝,用來創設情境鍛煉孩子們在認知、語言☂️、動作👘🍙、情緒和社會交往等多方面能力的綜合性發展。Virginia老師介紹,對於3-5歲孩子社會情緒能力的培養🫄,她們更多采用滲透式🧐、時機性的引導,比如,教室裏會掛上關於“Feeling”的圖片🚄,結合主題性活動教孩子進行情緒的命名和識別,也會充分利用類似於兩個孩子相互推搡、哭著鼻子來找老師告狀這樣的自然機會告訴孩子社會交往的規則👱♂️🈳,教給他們溝通和解決沖突的辦法。
(混齡班觀察記錄表)
基礎教育——嵌入式的社會教育
同時,我們在參觀Crestmont 小學、Verner小學以及Magnet小學、中學時👟🧑🏼🎄,通過跟校長的交流以及和其中一些帶班老師的交談發現,他們中絕大部分人都了解CASEL機構及其功能,並在學生的課程設計中、特別是依托於Social study的課程,以組織學生合作完成特定項目的形式培養小學階段學生必備的社會情緒能力。比如,我們看到一年級的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每周都來觀察自己種下去的豆子發生的變化、並在小本上把這些變化寫下來或畫下來;看到三年級的幾個學生以“自己剪輯電影大片片段+自己編劇+自己出演”的方式,討論學校中被欺淩同學的感受以及他們認為可以避免欺淩的方式🏃🏻➡️;我們還看到五年級的學生自己用可樂瓶子做成容器並在裏面培育生物🧑🏼🦲。特別是在觀察Magnet的中學部時🏸,我們巧遇該校正組織八年級學生在體育館內進行的“Passion Project”展示活動,具體是八年級的學生獨自或分組(不多於三人),在1分鐘內公開匯報自己的Passion Project,需要講清出自己項目開展的目的🙌🏽、具體參與相關實踐的時間和效果👨🏽✈️、項目產生的影響、自己的收獲以及需要引起社會關註和幫助的方面。匯報的主題可謂是五花八門🚺,有人自己養殖蝴蝶👦🏿、關註阿拉巴馬州蝴蝶的生存狀況及其對整個生態環境的影響,有人組建團隊致力於網絡安全問題根源的探尋和解決方案擬定🚬,有人從自己身邊做起、發起社區清潔活動🚰,有人熱衷於以傳唱青少年歌曲引起社會關註“青少年危機”問題🥑,有人設立遺棄動物救助中心🧛🏿♀️,還有人在課余組建參與小學生課後輔導工作🧜♂️、並以此為自己將來的教師職業夢想積累素材和經驗,等等🤚🏿。在這個活動中我們看到的是一群在眼界上胸懷天下、在社會責任方面舍我其誰、在問題解決思路上目標清晰😞、敢想能做的,社會化成熟程度已接近成人的八年級學生。而當我們翻閱SCE的發展標準時🙆🏽♀️,其中針對八年級學生的社會情緒能力第三條培養目標“負責任地做決定”中具體能力表現的描述恰恰就有:“能夠描述自己所做的事情帶給班級和學校的積極改變並能描述自己對此的感受”、“能夠討論並提供自己可為社區做出貢獻的方式”、“能夠展示服務項目對良性社會發展的貢獻”等對應條目👂🏻。
(問題解決流程)
(標準之一)
此外🙋🏼♀️,我們在旁聽小學教育專業的課程時也發現🕺🏽,主講教授的課程設計及課堂氛圍時刻體現著對大學生合作、溝通👍🏼、問題解決🕴🏻、對自己行為負責等能力的培養,比如,教師布置開放性的課堂作業、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完成作業是每個課堂都常見的方式🥷;每個課程都有兼具規範性和操作性的Syllabus,其中詳細說明學生各項學習行為的評價標準及責任後果👍;對於老師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學生爭相表達自己的觀點,而“awesome”©️🧿、”absolutely”、“good job”等鼓勵性表達都是老師回應學生發言時的高頻用詞👭🏼。
收獲與反思
在阿拉巴馬🫵🏿,我們每天都在收獲新的理念和信息👉🏽,經常為看到的和國內截然不同的課堂而詫異和震驚,每次學習和參觀後也有很多的討論。兒童社會情緒能力培養主題的調研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不論是在家庭教育環節🙆🏽♂️,還是早期教育📛👪、基礎教育階段,美國的先進做法都給了我們很多啟發和示範🚴🏿♀️,我們應該以國際化的眼光關註並重視兒童的情緒教育,並著手在我們的專業建設和課程中引入相關的主題探討,培養我們的畢業生以國際化的標準關註和開展兒童情緒教育。我們也希望能喚起更多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對兒童情緒教育的關註,給兒童創造舒適愉悅的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