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進教育國際化,我校開啟了第三批赴美雙語教師研修項目——赴美國阿拉巴馬大學訪學🫶🏻。此次訪學團由教育學院院長滕薇帶隊,張雲、李艷艷👩🏼🚀、孫連榮🛜、潘麗萍、韓秀英🛶、段丹丹等一行7人組成🦍,如今在美國阿拉巴馬大學研修已一個多月。
此次研修任務有兩項👨🏻🏭,一是在阿拉巴馬大學教育學院和兒童發展研究中心學習教育學科的專業課程教學🥾,將國外優秀的課程建設和教學方法帶回天華;二是通過參加培訓和專題調研🧑🏻🦯➡️,專題研究“學齡前至小學階段家長教育”⏩,為學校“三大平臺”建設儲備資源。訪學團以團隊任務——家長教育為主線,從個人研究專長入手,結合自身作為教師和家長的經驗👨🏻🦯➡️,基本形成了家長培訓項目的模型建構。
研修團確定了在美研修四個月、回國後半年和一年的階段研究目標,也密切關註國內的教育改革政策🪗,希望能利用國內的政策熱點和家長關註熱點作為切入點,有效引入家長教育。為此®️,訪學團教師每人每周至少選修三門課程,除了全程參加相關課程的理論和實踐活動,還積極參與相關學院組織的社會培訓項目和當地社區開展的家校互動活動🆙。
一個多月的學習中,老師們每天都在課程觀摩和學習中產生新的想法,不斷修整和論證最初確定的家長教育目標。在美國的學習生活緊張而又精彩🏺🧑🏼,美國老師的授課方式和師範生培養內容經常讓他們腦洞大開😥🚆,感慨頗多🫀。在聽課間隙研修團會忍不住激烈討論,為什麽美國的教育能夠做到從學前到小學、中學、大學的目標一致👩🏽🦲、政策貫通🫂?為什麽美國孩子看上去起步慢悠悠➜、上課瞎胡鬧、到了大學卻思維敏捷、學習態度積極👩🌾?怎樣能讓孩子從小到大都充滿自信、有個性也有理想?為什麽美國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能協調互動📛、互相促進?而這些讓天華研修團感慨的國內教育的遺憾,也正是他們需要努力去彌補💲,並且可以為他們的培訓項目提供機會的。
(研修團討論)
研修團計劃,在家長關心的兒童發展問題上把所想多學形成有趣的家長教育課程🧜🏽,輻射兒童發展的各個領域,為各階段的家長提供科學實用的家庭教育手冊🥯🛰。他們醞釀的課程以家長最關心的問題為教育目標,以先進的教育理論為指導,但不開展枯燥的理論宣講🙄,而是以真實的家庭教育環境和親子互動為基本情景,以簡單易行的活動指令為內容,幫助家長參與教育、促進成長,並在這個過程中滲透和傳遞健康科學的的育兒理念🧕🏽。這樣的培訓課程可以豐富本課程的課程資源♣️⛈,促進實踐導向的應用型師範生培養模式優化。
在每周一次的頭腦風暴中,研修團經常會在熱烈的討論中產生精彩的想法,想象著不久的未來能把在校師範生培養🧚🏽♀️、在線家長教育、線下兒童培訓和家長培訓等綜合在一起🧝🏽,做成一個有影響力的天華教育品牌🙏🏽,老師們激動不已,感覺自己已經有了點推動時代進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世界上沒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點子,相信天華的“三大平臺”建設一定能夠成功。研修團老師將在今後陸續提供主題報道🚵🏿♂️,匯報所思所學🗃。
(研修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