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光·回望
——第四批雙語教師訪學團阿拉巴馬研修大事記(二)
(續)
第三部分 學術活動篇
作為一所研究型高校,UA的“學術文化”深入人心。在校園網主頁及各大圖書館↖️、教學樓的海報墻上,常年滾動著幾十條每日學術活動信息更新發布🏊,其中大部分免費向公眾開放👩🏻🦯。對於從事高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我們而言,這是一項不可多得的資源。踴躍參與這些學術活動🦕,讓我們更多地接觸到學科前沿,拓寬了工作思路。
9月26 日 聆聽講座:早期閱讀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幼兒的早期閱讀對兒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閱讀僅僅是促進孩子知識的增長嗎?早期閱讀是否選擇的書越多越好🔋?應該從什麽時候開始給孩子讀書?讀哪些書?怎樣讀書🧾🍥?CDRC組織的《幼兒早期閱讀重要性》講座🖕🏿,向聽眾給出了這些問題的科學解讀🐷🚴♀️,展示了適合各個年齡階段兒童閱讀的圖書資源及閱讀方法。講座中,老師多次提到兒童早期閱讀並非一字一句讀書,更不能局限於識字,而是提倡采取多種活動形式促進閱讀,比如手工製作等。講座現場,老師帶領大家用小襪子和棉花,一起手工製作小白兔🦑,然後分組演練,用自製的小玩具表演繪本故事。講座極大地激發了我們對繪本教學的研究熱情☣️,並萌生了以繪本為載體👜,輔以各類玩教具🤦🏼♀️,開展多類型👎🏻、多領域幼兒教學實踐的想法。
(與講座老師合影) (醉心繪本閱讀研究的胡雅楠老師)
1 0月20 探訪Crossing Points
Crossing Points是UA教育學院下屬,美國政府資助的殘疾人助學項目,主要針對完成高中學業的殘疾青年進行獨立生活能力、社交技能和職業技能的培訓,目的是幫助這些年輕人順利完成從家庭🆔、學校向成人式生活的過渡。通過聽取項目負責人Mutua博士的介紹和參觀學習場所🦝,我們看到了高等教育對弱勢群體的關照及大學社會服務功能的體現🧄。學者在研究學術問題的同時,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服務社會⚁,同時通過學科之間合作👮🏻,為相關人群提供更為多元化的服務。以Crossing Points項目為例,參與者來自特殊教育🍠,社會服務,心理學等多個專業,項目運行也為上述專業學生提供了見實習機會🧮,實謂“一舉多得”🫁。
(與Crossing point項目負責人合影)
11月1日 觀摩Three Minutes Thesis(3MT)畢業論文演講比賽
三分鐘能做什麽?泡一杯茶?打開一個文檔ℹ️?接一個電話⚅?用三分鐘時間、1張ppt闡述碩👨🏻🦽、博士論文研究內容,並且讓跨專業的專家評審能夠心領神會👨🏿🏫,可能嗎⛹🏿?3MT就是這樣一場不分專業的學術PK,各學院選拔最優秀的選手,用三分鐘時間闡述論文研究中的精髓部分。參賽者無不精心準備,從內容🍥、著裝🛗👱🏿♂️、到演講技巧都力求做到完美,以期打動現場擔任評委的眾位學術大咖。做為聽眾的我們◀️,有幸感受了這次親民的學術盛事。這種走出實驗室🙇🏽♂️📖、圖書館的學術形式🥾,讓大家對“學界精英”有了更全面的理解:想要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不僅要具備精深的專業知識和科研能力,同時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優秀的表達能力。這樣的競賽這正是對“全面發展,全人教育”的最好解讀👵🏽。
11月7日聆聽研究報告:兒童道德發展
當研究報告會變成名副其實的“知識盛宴”📄☆,是不是非常吸引人呢🍛🕷?工作午餐和研究報告的結合,成為吸引知識分子的最好賣點,教育學院的“Brown Bag Series”就是這種類型的系列學術活動😳。
本次報告會主講Dr. David Ian Walker曾在英國軍隊從事心理學服務長達23年👆🏿,後轉向學術研究,跨界到“兒童道德發展”領域。他將之前研究中總結出來的優秀初級軍官六項重要特質“合作”、“誠信”🧑🏻、“求知欲”🤱🏼、“公正”😪、“毅力”“勇敢”遷移到兒童心理發展領域,采用問卷訪談形式,探討兒童對這六種品質的理解及自身發展水平之間的關系。
(研究報告會現場)
11月9日列席教育學院教師大會
訪學團教育學院組受邀參加了11月9日下午舉行的阿拉巴馬大學教育學院教師大會👩🏻🎓。教育學院設有課程與教學🛼、教育領導力/教育政策/教育技術、教育心理學/教育研究方法/心理咨詢、體育教育💆♂️、音樂教育🫕🏃♂️➡️,以及特殊教育6個系🤽🏿♀️,共有專職教師百余人🏌️♀️。
本次教師大會由Peter Hlebowitsh院長主持並主講,在輕松愉快的氛圍裏進行,持續了近一個小時👨🏻。作為一所綜合性研究型高等教育機構🏅,阿拉巴馬大學對教師的要求很高,本次會議恰恰是圍繞職稱晉升(終身教授申請)和教師科研產出兩個重要議題展開的。Hlebowitsh院長為會議做了充分的準備,全程用PPT輔助闡釋🦛。在職稱晉升方面✊,他強調有意向申請的教師不應倉促上陣📰,一定要打有準備的仗,要對自己在整個學院的位置和價值有清晰的認識。在教師科研產出方面🏈,他介紹了學校層面新引入的科研產出監測平臺,用大量數據分析了目前的優勢和不足,強調每位教師都要正確對待科研個人評分👨🦯,從發表論文、被引頻次、著作👩🏼🔧、科研資金和獲獎五個方面為學院總分評級做貢獻✋🏿。通過列席會議,訪學團深刻感受到了美國大學二級學院嚴謹的行政管理風格和濃厚的學術文化💇🏼。
(教師大會現場及UA引入的科研產出監測平臺Academic Analytics)
11月27日 參加STEAM培訓
STEAM教育包括S(科學)、T(技術)🧙🏿♂️、E(工程)👩🚒、A(藝術)和M(數學)五個板塊,其原型是STEM。這一教育理念於1983年首次提出,歷經數十年發展,如今已經成為根植於美國本土,在全世界範圍內開花🏝,覆蓋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全程的課程模式。本次培訓側重Art(藝術)專題,STEAM活動中的藝術又可細分為創意美術、音樂、舞蹈👨🏽💼、戲劇等多種表現形式👩🏻⚖️。培訓中,老師分享了“過程暨結果”的理念🧙🏻♀️,鼓勵學習者在過程中參與、動手🫓、合作、創意。培訓以工作坊形式進行👮,讓受訓者在參與活動中感受STEAM課程設計的精髓。大自然中的各種材料,生活中常見的日用品👊🏽,都可以成為藝術創作的素材♖。讓兒童通過動手促進動腦,基於過程參與🌸,培養合作意識🥘。互動性極強的課程充滿了快樂,兩個多小時的培訓,大家意猶未盡🩻。如何把這種靈活的課堂形式融入到未來的教學中是我們給自己留下的思考題。
(STEAM體驗之簡易打擊樂)
11月29日/12月5日 訪談分管副院長 列席質量認證委員會專題會議
教師教育專業認證是訪學團本次的研究課題之一,為此👇👵🏿,龔春蕾老師專程訪談了教育學院分管副院長Liza Wilson教授🪥,並受邀列席了學院質量認證委員會的專題會議。
訪談中,Wilson院長概括介紹了教育學院的EON4 -《平台福利》注册即享超值优惠!-2020年發展規劃,本學院不同教師教育專業通過的多達20項專門認證,學院為籌備認證是如何有效安排人力物力資源的;並重點介紹了為準備2023年新一輪CEAP(教師培養認證委員會)認證🏓,教育學院如何從頂層設計的角度,修訂和完善與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相關的支撐指標、優化所選取的評價工具,讓學生學習效果數據更能體現教學質量🫓。
12月5日的認證委員會(Assessment Committee)專題會議重點討論了教育學院的Disposition Rubrics修訂稿。該文本是認證的重要框架文件,高度凝練地概括了本科、碩士和博士三個層面👯,如何從學生的學習成效出發,評價教育學院的四大核心宗旨(即多樣(Diversity)、平等(Fairness and Equity)、合作(Collaboration)和反思(Reflective Stance))的實現程度。認證委員會由來自各系部的20多名幹部和骨幹教師組成,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修訂文本已經過了一個學期的醞釀,在最近征求了普通教師意見之後⬅️,再次回到認證委員會層面,對反饋意見和評價準則逐條進行反思。在主席的召集下,委員們分為幾個小組🚇,展開充分討論,分別將意見寫到可擦寫白墻上,全體委員再一起逐條斟酌。一個半小時的會議效率極高🕡,民主氛圍濃厚🦍,大家各抒己見,取得一致的立即拍板定稿,並留下記錄。
通過訪談和會議,訪學團對以二級學院為主體參與專業認證的目的👱🏻♀️、要求和過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並深刻體會到💅🏿,對教學單位而言,認證不是最終目的,而是為我所用。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改進人才培養全程,成為真正卓越的專業和學院才是最終目的。
(訪談副院長Liza Wilson教授及參加認證專題會議)
(訪談副院長Liza Wilson教授及參加認證專題會議)
第四部分 文化交流篇
工作學習之余💺🧑🏿🦰,訪學團有幸受邀參加了一些官方或個人組織的活動、聚會。通過這些文化社交活動,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美國的歷史、社會文化、風土人情,結交了很多生活在塔城的朋友。在跨文化交流中,我們也努力向當地的外國朋友傳遞中國學者的溫文儒雅,傳播中華文化之精髓。
9月9日橄欖球賽事初體驗
在UA🧑🏽⚖️,最主流的衣著是一件帶有“A”字的廣告衫🍚;見面或告別的親密招呼不是常見的“Hello”或“See you”,而是“Roll Tide!”, 這一切都和美國的橄欖球文化相關聯🦊。UA的橄欖球隊Crimson Tide是美國大學橄欖球聯賽中的傳統強隊🎺,隨著秋季聯賽大幕的拉開🙋♂️,平日冷清的Tuscaloosa在主場日徹底變了模樣⛹🏼♀️,全城紅色人潮湧動(Crimson Tide的主場顏色)👱🏻,萬人體育場座無虛席🎉👨🏻🦯。
我們有幸觀看了首個主場日的比賽。雖然對於賽製規則懵懂,但仍被所現場的熱烈氣氛感染,情不自禁隨著主隊的進攻和得分一次次高喊“Roll tide!”
(首個主場日比賽萬人體育場座無虛席)
9月10日 參加UA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
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是塔城最大的華人社團組織,同時也是得到中國使領館認可和資助的唯一當地華人組織。聯誼會由分管本科生學務的副校長韓教授出任指導💴,韓教授是目前UA高級管理層中唯一的一位華裔。據韓教授介紹🔻,UA國際學生和訪問學者共1400余人,其中有800余人來自中國。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以服務當地華人學生學者為工作宗旨,幫助大家解決各種學習🏌🏻♀️、生活困難的同時,也為大家提供交流交際的平臺🙎🏿♀️。通過活動,我們認識了更多在UA學習生活的華人,為將來到訪UA參與國際合作項目的老師和同學找到了一個可以尋求支持和幫助的“大本營”。
(韓教授介紹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基本情況)
10月1日 參加當地中秋慶祝活動
國慶、中秋雙節🌿,是中國人心中兩個非常重要的節日🥕。今年的國慶日恰逢周末,我們先用家宴形式慶祝,隨後又參加了當地華人姐妹會組織的中秋文化活動,內容包括遊園猜燈謎、現場製作月餅和節目表演。活動吸引了很多當地華人,特別是小朋友們🧔🏽,遊園猜燈謎👩🚒、折紙、做月餅🌕,玩得不亦樂乎🚣🏿。對於每一個旅居在外的中國人而言,參與中秋慶祝,活動形式並不重要🧍🏻♀️,大家更看重的是一份鄉情的寄托。但願親人不離分,舉杯共祝祖國好💁🏻♀️。
(中秋晚會太極拳表演) (現場月餅製作工坊)
10月14日 Tailgate Day+ Homecoming Parade
UA的橄欖球隊Crimson Tide曾在全美大學橄欖球聯賽中六次蟬聯冠軍,整個學校乃至Tuscaloosa這座城市都以球隊為榮。Tailgate Day是主場一方為祝福自己球隊獲勝而舉行系列活動的日子🤽🏿♂️🤵🏻♂️,通常當晚會有重要的賽事舉行🤳。
校友返校日(Homecoming)是阿拉巴馬大學秋季學期最重要的校園活動,各學院組織小型派對接待校友返校❗️,歷屆畢業生會在這天和家人一起返回校園,重溫美好的大學時光。學院管理層、教師和也會參與派對,現場氣氛輕松愉快。校友返校日和Tailgate Day集中在一天🍷,充分體現了學校對橄欖球運動的重視,大有邀請校友返校為主隊助威加油👮🏿、共襄盛舉之意。
活動當日上午,各個姐妹會公寓門口會展出由該姐妹會設計製作並獨立手工完成的巨幅主題海報👨❤️💋👨,專業評審團根據海報創意和製作工藝對其進行評分,獲獎作品能夠登上校園網封面並取得獎金。當天下午的重頭戲是慶祝遊行,遊行隊伍以學院、姐妹會、運動團體、社團為單位組成,警車開道,花車跟隨。為吸引觀眾眼球,遊行隊伍各出巧思,傾城出動圍觀。受教育學院和CDRC邀請👨🏻🚒,我們六位訪學的老師有幸全程參與了校友返校日活動,深度感受了美國大學別具特色的校園文化。
(校園中隨處可見的橄欖球文化)
(遊行隊伍之一:“百萬美金”行進樂隊)
(人類環境科學學院Homecoming Day合影)
10月31日萬聖節慶祝活動🔵👩👩👦👦: Treat or Trick ?
萬聖節是西方社會的重要節日之一,起源於墨西哥文化。萬聖節意味著冬日的降臨👩🏻🦳。墨西哥人認為,秋日豐收的南瓜被雕刻成小怪物的樣子👷🏻♀️👨❤️👨,可以趕走邪惡的事物,帶來冬季的平安👩🏼🎤。隨著社會的發展🛖,“祈福”的意義逐漸弱化,萬聖節成為孩子們最喜歡,成年人也熱情參與的儀式性節日,像是一個舉城同慶的變裝派對👏🏻💿。大家將想象力發揮到極致,紛紛做出各種怪異裝扮,孩子們成群結隊出門“討糖”,口號是“Treat or Trick(不給糖就搗蛋)”。
童心未泯的我們🫁,受邀參加美國家庭舉行的萬聖節庭院派對。品嘗過傳統的節日食物楓糖蘋果、熱狗、烤棉花糖之後,尾隨討糖的孩子軍團,感受了歡樂的節日氣氛🦵🏽。
(玩心大盛的我們)
11月3日校園媒體亮相
在UA學習期間👩🏻🦲,教育學院和CDRC不約而同邀請中國訪問學者亮相校園媒體🧜🏼♂️👂。10月初,教育學院院報記者對三位中國訪問學者龔春蕾、吳彬彬🎳、楊宇然進行了采訪,在當月的院報顯著版面介紹了三位訪問學者的學習情況🧙🏽♀️,以及與天華學院的合作項目🙆🚹。
11月3日🔜,阿拉巴馬大學校電視臺為CDRC的Scofield教授拍攝研究項目宣傳報道,CDRC邀請自項目組的胡雅楠老師共同完成錄製。錄製過程中,胡雅楠同其他幾位項目組成員主要負責記錄實驗過程中的兒童的反應以及表達。目前節目正在製作中🚺,預計不久後將會在學校相關網站上播放🎤。
(教育學院院報) (胡雅楠博士參與拍攝項目宣傳片)
11月28日 兒童發展研究中心 Dean’s Holiday Reception
Dean’s Holiday Reception是CDRC的一項傳統活動。每個秋季學期結束前🦄🧑🏻💼,學院院長邀請所有教職員工及家人,舉行一次盛大聚會💛,提前慶祝聖誕節和新年的來臨。每年聚會中最精彩的節目🧑🏻🎤,都是來自Rise Center小朋友們的表演🤾。Rise Center是隸屬於CDRC的一所公立幼兒園,主要招收正常兒童及特殊兒童🏊♀️。在融合教育的框架下🌧,為有特殊需要的兒童提供個性化幹預➡️,並為家長提供教育支持。本次參加表演的16位小朋友中有4-5位特殊兒童。短短20分鐘的演出,六七首不同風格的樂曲,包含了合唱、樂器合奏🏂🏽、舞蹈等簡單有趣的表演形式🎨。老師就坐在孩子們中間,和孩子們一起享受表演的過程🌕。特教老師投入的指導和孩子們充滿童趣的演出折服了在場的每一個人,讓我們的心中充滿了愛和感動。
(Rise center小朋友準備進行歌曲串燒表演)
12月2日 Farewell派對
為慶祝CDRC三位訪問學者順利完成學業☦️,導師團特地在Dr. Komara家裏舉行了慶祝派對👩⚖️,並為胡雅楠🦚、楊瑩🐰🚢、張萌三位老師頒發了訪學證書。主人精心準備了午餐😇、甜品,庭院中燃起了烘托氣氛的篝火,並安排了有祝福和慶祝寓意的烤棉花糖活動。教授們鄭重將證書交到自己弟子的手中🧑🏼⚖️,回味與中國學者教學相長的有益經歷。相機記錄了大家溫暖的笑容,美好的記憶在這個瞬間定格🏊🏼。
(最暖的笑容和最美的記憶)
12月4日 CDRC幼兒園中國文化主題展示
CDRC幼兒園每年聖誕節前🙍🏿,都會舉行世界文化節活動,向小朋友們呈現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元素。幼兒園負責人熱情邀請來自天華的3位老師負責今年的中國文化展示🧘🏼。鑒於聖誕節和中國的春節有著類似的文化內涵,CDRC訪學團把文化展示主題確定為“春節”🖖,動手製作了與“中國年”有關的各種小物件作為展示教具。活動中,小朋友們對紅包🤝、年畫、兔子燈籠、窗花、鞭炮等年味十足的中國元素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積極和幾位老師互動🥍,就連幼兒園的老師們也被我們的展示所吸引,參與到了活動中來👦🏽❤️🔥。
(一起玩味中國年)
(中國年:“春”字掛件和年畫)
第五部分 團隊建設篇
本次阿拉巴馬大學訪學團隊由六位老師組成,來自不同專業的我們在過去的108天中🤹🏼♂️,經歷了從陌生、到熟識🤲🏼🈳,到合作無間的過程。全能領隊龔春蕾副校長帶領著五位各有所長的小夥伴,順利完成了訪學期間的各項任務。學習中我們相互支持,工作中我們通力協作,生活中我們彼此照顧🕍,我們是最好的同學、室友、工作夥伴,也是最親密的朋友🏌🏽♀️。
10月21日觀看第46屆Kentuck Festival of arts民俗藝術節展出
Kentuck民俗藝術節是塔城年度藝術盛事,在全美乃至全世界民間藝術屆都享有一定聲望,迄今已有46年的歷史💇🏿。現場270余位藝術家展出並出售各類視覺藝術及手工藝作品,包括畫作🕹,生活用品🏊🏼♂️,家居裝飾,首飾❗️,等。藝術節為參觀者提供了一些體驗藝術創作的小型工作坊,例如竹編🫰🏽,織布,製陶,油畫🧙。觀看這次藝術節展出,讓我們體會到藝術源於有創造力的生活,一些常見的日物品🧘🏽♂️,紐扣,排刷,碎玻璃,瓶蓋……通過有富有想象力的組織🪚🥽,都可以成就非凡的藝術🏃♂️➡️。
11月2日 參觀Hands-on Museum
Hands-on Museum是一所小型博物館🙆🏻,主要服務對象是孩子。特點在於“hands-on”(親手觸摸),不同於一般博物館將展品和參觀者分離的陳列方式,這裏的每件東西都可以觸摸、體驗,既包括有些歷史的“老物件”,也有當下孩子們常接觸的遊樂設施。文化、生活🤕、科技在博物館中以雜糅的方式呈現⇒🚱,只要是孩子感興趣的東西都可能成為博物館的陳列。精心布局的博物館為可以成為孩子們學習人文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的拓展課堂,在這裏我們也進行了一次返老還童的跨文化學習。
(Hand-on博物館門前合影)
(負責人Melisa介紹主要博物館設計理念和主要館藏)
11月5日Tannehill Park 秋遊
11月初🧃,秋高氣爽的周末我們一行7人來到近郊的Tannehill公園,體驗這個色彩濃郁的季節。沿著公園步道前行🚴🏻♂️,如穿梭於野趣十足的天然油畫中。步道兩側散落著各種類型的百歲高齡“老房子”🖤,有鋼鐵加工廠,棉花加工廠,學校🛑,郵局🤥,也有民居👨🦲。Tannehill公園曾是鋼鐵工業之城伯明翰的前身,也是保留最為完好的南北戰爭時期美國鋼鐵工業遺址。公園內坐落著一個小型的鋼鐵歷史博物館,簡要展示了鋼鐵工業的發展歷史。周末的出行為我們帶來了放松的心情👩🏽🚒,觸摸自然和歷史👳🏽,灑落一路笑聲🥧。
(Tannehill公園林間步道)
12月3日整理Dr.Holly贈書
為100本圖書一一編號,封面拍照,將書名👳🏿👩🏼🌾、書號、出版社整理成表單🚰,是不是一項很枯燥的工作呢?答案是🤽🏿♂️:樂在其中🧑🦼➡️!
Dr. Holly 2017年6月曾來上海為中美小教班級授課🧑✈️。她發現天華學院可以作為教學資料使用的英文繪本數量有限🙏🏽,本想以個人名義,托訪學團帶幾本原版圖書給教過的天華學生。在我們的強烈建議之下🔢,Holly老師決定向教育學院兒童圖畫書館捐贈100本優秀英文繪本🎛,惠及更多的老師🧔🏿♀️、學生和孩子們💁。雖然精裝繪本搬起來很重,書單整理時間緊、任務重,但想到這些書以後可以為學前和小學教育專業教學所用🥥,大家心中都無比激動。抽一個上午時間↔️,在簡陋的住所席地而坐,一邊各司其職編號、排序🧚🏻♀️、拍照、製作表單🧘♂️💦,一邊點評繪本內容及和自己任課內容之間的聯系,工作很快完成,漂亮的繪本妥帖打包只等報關通過寄回大天華了。
(我們很愛書)
寫在之後
感謝親愛的大天華,為她一貫放在首位的專任教師,創造了寶貴的學習機會。
感謝阿拉巴馬大學教育學院和兒童發展研究中心,盡一切所能,為我們安排了豐富的學習機會和精心的導師指導。
感謝我們的愛人⟹、孩子和親人,對作為新婚妻子🚣🏼,以及1歲、3歲、4歲、7歲和8歲孩子母親的我們,遠渡重洋求學的無條件支持。
感謝此行的領隊龔春蕾副校長,從到達的第一天,到離開的最後一天,小團隊幾人能夠吃好、住好、學習好🙀,都少不了她的操心。選課時,她會幫大家出謀劃策,聯系老師🍤🙆🏼,甚至做好課程表🤵🏻♀️;參觀或外出活動➾,她會提前做好功課,微信圈裏共享行程信息、背景資料🧕🏽🦹♂️;學習或工作中⏲,她會給出各種有價值的意見🏄♂️,盡可能幫助大家更出色地完成任務👨🏽🍼🧑🎓。她是我們的攝影師⛹🏽♂️、大廚、翻譯甚至導航💂♂️,她是訪學團姐妹們心中最棒的“老大”。
最後𓀉,我們每個人都想為自己點贊,為自己在過去108天中的所有努力和收獲。
(集體合影)
供稿👨🌾:美國阿拉巴馬大學訪學團
素材提供:龔春蕾、吳彬彬🤲🏿、胡雅楠
楊瑩✨、張萌、楊宇然
撰文:楊宇然